文殊院

文殊院

始建于隋大业年间(605年——617年),川西四大佛教丛林之一。相传隋朝时,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,为当时的“圣尼”信相所建,故称信相寺。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,宋代仍称“信相寺”,明末毁于兵灾。清康熙三十六年重建并改称文殊院,康熙四十一年(1702年),康熙帝御赐“空林”绢本横幅,派专使赐抵文殊院,因此文殊院又名“空林堂”,御书“空林”二字及钦赐“敕赐空林”御印一方,至今依然保存完好。

佛舍利是佛教中最为珍贵的圣物,文殊院宸经楼内就供奉有一粒佛骨舍利,为上世纪20年代,蜀中大德能海上师朝礼印度菩提伽耶时,重庆西阳籍僧人佛金法师在菩提伽耶经管香火,佛金法师将其供养的佛骨舍利请能海上师带回文殊院供奉至今。

寺内宸经楼左侧供奉有玄奘法师顶骨舍利,系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南京报恩寺发现,因成都是玄奘法师出家后受戒之地,同时玄奘法师还在此生活过五年。由此殊胜因缘,从南京请回顶骨舍利一份供奉。

明神宗田妃手绣千佛袈裟,清杨遇春长女用头发绣制的水月观音,舌华寺内藏有血书佛经四部,即:《华严经》,清乾隆年间(1736年——1795年)绍基和尚血书;《法华经》,先崇和尚血书;《楞严经》,开明和尚血书;《法华经》,道光二十七年完成,佚名。四部佛经都是由和尚们发愿,刺破自己的舌头取血,长期抄写而成。这些均为稀世珍宝。玄奘法师的舍利子每年二月十五日才请出供信众顶礼膜拜一次。

文殊院位于繁华的市中心,院内游客众多,客流量大,缺少喝茶与落脚之处,本院住持宗性法师也有长远的眼光,以此方便的地理位置,更要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大众结缘;此外,宗性法师一直在寺院内坚持尝试积累推广人间佛教的弘化经验。

斋堂一份5元钱的斋饭,能让你体会到一句僧家老话:客至莫嫌茶饭淡,僧家不比世情浓。










查看全文
 
评论
 
上一篇
下一篇
© 老马迷途|Powered by LOFTER